欢迎来到极品财经网!

[公司油补制度]七方面补制度短板 银监会运筹防风险攻坚战

利率风险 时间:2020-08-09

【www.jpmy1688.com--利率风险】

  ⊙记者 李丹丹 ○编辑 陈羽

  作为三大攻坚战之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并不仅仅局限在短期出重拳、治乱象,还需要补上制度短板,填补监管空白,搭建长效“防火墙”。过去一年,这在金融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

  上证报记者梳理去年银监会出台的弥补监管短板的系列规章制度发现,这些制度呈现出完整的体系性,从七方面防控银行业存在的突出风险。

  据悉,今年银监会将持续抓好该项工作,遵循标本兼治、循序渐进的原则,突出问题导向,注重建立长效机制,增强银行机构防控风险的主体意识、主体责任,坚决打好银行业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

  “补短板”七要点

  无规矩不成方圆。弥补监管制度短板是从制度源头上防控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

  2017年4月,银监会印发《关于切实弥补监管短板 提升监管效能的通知》,主动披露弥补监管短板的26个项目,随后又研究补充了若干项目。此外,针对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银监会还适时补充了41项针对特定机构和具体业务的规章制度。

  这些项目涵盖股权管理、资本补充、流动性风险、押品管理、大额风险暴露、理财业务、表外业务、交叉金融产品、融资担保、政策性银行监管等方面,重点防控银行业存在的突出风险。

  新制度多而不杂。记者梳理,去年展开的“补短板”举措呈现了完整的体系性,主要有七个要点:

  一是股权监管。以完善公司治理这个“牛鼻子”为突破口,监管重点放在隐形股东、股份代持、入股资金来源不实、违规开展关联交易、利益输送以及滥用股东权利等方面,使股权最终受益人透明化,真正承担起股东的最终责任。

  二是跨业金融产品。针对跨市场、跨行业金融产品存在的监管套利及监管空白等问题,银监会从委托贷款、银信合作、交叉金融产品及表外业务等方面进行规范,要求足额计提资本和拨备,减少嵌套与通道,控制资金流向、加大杠杆、拉长链条和监管套利等行为。

  三是资产管理业务。针对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中存在的结构复杂、刚性兑付、期限错配及各类产品监管标准不统一等问题,银监会配合人民银行制定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统一规则,同时研究制定理财及信托业务监管配套细则。

  四是流动性风险。在借鉴国际标准的基础上,银监会引入新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和工具,降低过度依赖短期同业批发融资和严重期限错配的银行机构,特别是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五是信贷质量。针对分类不准确、多头授信和过度授信等几个“老大难”问题,银监会研究制定大额风险暴露管理、联合授信管理以及资产风险分类等相关规则。

  六是资本监管。针对部分银行业机构,如国开行、政策性银行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资本监管方面长期存在的制度空白和约束力不强的问题,银监会专门制定发布了针对这三类特定机构的监管制度。

  七是信息披露。银监会重点从完善制度规定、建立定期的行政处罚信息公开机制、建立重大监管政策与行动沟通机制这三个层次提高透明度,加强市场约束,例如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提出系统性的信息披露要求。

  目前,大部分规制已陆续出台或公开征求意见,其他规制正在稳步有序推进中。

  监管成效初步显现

  “补短板”的成效已初步显现,正在持续释放。银行业“脱实向虚”初步得到遏制,2017年银行业新增贷款占新增资产比例明显上升,商业银行同业资产、负债自2010年来首次收缩,银行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增速加快,链条缩短,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

  违法违规情况明显减少。2017年下半年以来,同业、资管、理财等跨区域、跨市场、跨机构重大案件得到初步遏制。同时,络借贷信息中介、公款存储、校园贷、慈善信托等领域的监管制度空缺得到及时填补。

  从银行角度观察,银行的合规意识正在增强,并开始主动调整业务经营模式,防风险自觉性、能动性有所提高。一些银行正逐步降低风险偏好、清理并压缩通道业务、着手解决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

  此前,市场曾有担忧,政策密集出台可能会对相关机构或市场造成负面影响。

  据记者了解,在制定和发布政策过程中,银监会一直注意方式方法,基于宏观审慎的视野,从全局角度来做好工作,尽量减少负面影响外溢,减少叠加共振。每项政策的发布时机、实施时机及要求被监管对象达标的时点,背后都有无数的沟通、研判和测算。

  例如,制定银信类业务的相关制度时,银监会专门就其对股市、房地产等市场的影响进行认真全面的调研与评估,积极与其他宏观管理部门及监管部门沟通,把握好发布时机。

本文来源:http://www.jpmy1688.com/ll/64212.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