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极品财经网!

资产减值损失|新减值模型带来“颠覆性影响”

利率风险 时间:2020-02-16

【www.jpmy1688.com--利率风险】

  与旧准则不同的是,新准则强调的是信用风险损失的提前确认,并对所有金融资产减值采取相同的计量基础。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预期损失模型需纳入宏观预测等主观性前瞻考虑,对于“显著恶化”的标准也属于开放式定义,这将导致不同银行间的横向比较变得更加困难;对现有模型的转换和更新,以及基础数据、系统的完备性等要求更高。


  证券时报记者调查发现,银行人士普遍认为银&行&利&率,预期损失模型下对商业银行的拨备要求必然增加,增加幅度则取决于银行目前资产质量和不良认定标准。这也将对银行风险资产偏好、净利润产生影响。


  实际操作存难点


  新准则将金融资产具体的减值准备计提方式和会计处理划分为三个阶段,其区分的关键在于信用风险是否“显著增加”:没有显著增加的情况下,计提的减值准备等于12个月的预期信用损失;已经显著增加甚至已发生实质性信用减值,则计提的减值准备应等于整个生命周期的预期信用损失。


  一位大型城商行资产负债部门负责人认为,这带来两个巨大的问题推荐,一是如何判断一类金融资产信用风险显著恶化,二是如何计提金融资产整个生命周期的预期损失。“可以说,预期损失模型带来的影响是颠覆性的。”


  “已发生损失模型的最大好处是大家的观点都一致,毕竟是已经发生的,而预期损失模型下,"预期"两个字难度很大,不同机构的预期观点可能有偏差,导致不同的认定标准。”一位H股上市城商行风险部人士表示,这可能是未来监管层会头疼的问题。


  在解决信用风险“显著恶化”的衡量标准难点后,更难处理的是对金融资产整个生命周期的预期损失计算。这也是此前从未涉及过的难题。


  一位审计专家认为银行信息港:,以现有模型、流程为基础进行拓展和改进,比创造全新的模型方法更为实际。“譬如已经采用内评法的银行,就可以基于内评法下的违约概率数据做调整,但对于还没有采用内评法的中小银行而言,困难就比较大了。通常的替代方法就是抛开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这些数据,直接做一个迁移率模型。”


  据记者了解,已有H股上市农商行遇到这一难题。


  拨备水平必然增加


  受减值模型的切换影响,市场普遍认为,预期损失减值模型带来的资产减值准备将较现行准则出现提升。一方面,计提范围将扩大至全部金融资产,另一方面,需要对金融资产提前确认信用风险损失。


  但具体拨备增加幅度如何?东吴证券 银行业分析师马婷婷认为银行信息港,本质上仍取决于银行自身的资产质量和不良认定标准。据记者调查了解,不少银行人士认为,新旧会计准则切换带来的拨备增加相对有限。


  一位股份行风险部人士表示国内银行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方面受到监管政策和企业会计准则的双重规范,拨备计提的要求和拨备覆盖率普遍较高,预计会计准则的变更不会大幅改变当前的拨备政策。


  不过,他也提醒,需要注意拨备增加带来的后续影响,包括资本补充、银行风险资产偏好、净利润等方面的影响。“其中拨备计提的压力增加可能会推升银行资本补充压力,今年年底银行资本补充比较频繁也有一部分这个原因。”


  对于净利润的影响,一位资深审计人士对记者表示银 行 贷 款,2018年1月1日以前的报表,包括此后才公布的2017年年报都不会受到影响,无论是净利润还是拨备,或者是会计科目。“首次切换带来的减值准备变化则会一次性计入权益表,先体现在"未分配利润"里,不会对当期利润产生影响。”


  “不过资产减值准备的变动会影响到资产负债表(资产净额),金融工具分类调整也会导致价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资产增加,加上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估值变动的影响,整个净利润的波动性会增加。”前述股份行风险部人士认为。


本文来源:http://www.jpmy1688.com/ll/51184.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