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极品财经网!

宁南山微博|宁南山再发文:警惕供地模式香港化 靠高房价赶不走人

各行利率表 时间:2021-09-14

【www.jpmy1688.com--各行利率表】

  最后再发一次吧,再没有就算了。

  收到了大量的私信,包括微信上也有媒体等各行业朋友发消息给我,这些朋友都有很多人眼中高大上的职业和身份,就是属于相亲的时候一听就想嫁或者想娶的那种,但是他们一样发微信给我说这也是他们现在面临的情况。

  房价和制度设计的关系非常大,而且为了维护这种制度,都会形成一种话语体系。

  香港1106平方公里741万人,深圳1997平方公里常驻人口1253万,实际管理人口甚至达到1500-2000万(不同数据不一样),按常住人口算深圳的人口密度是和香港差不多的,实际人口密度深圳还比香港要大。

  香港整体来说比深圳要发达不少,人口密度甚至还比深圳低,但是论居住条件却远比深圳差,一家三口住四五十平米,香港明星一家六口住120平米,90%的香港人也不能拥有自己的汽车,无法享受自驾的乐趣。不只是住宅,你去香港住宾馆和酒店,同样发现房间非常狭小,在深圳住宾馆,遇到这么小的房间简直不能忍,香港人喜欢移民美加,是有原因的。

  新加坡面积只有719.1平方公里,比香港还小,人口密度也比香港大,但是房价却低的多,新加坡同样有不少郊野公园,我去新加坡就在他们国家公园沿着海边骑自行车,一样很好。这背后就是土地和住房制度设计的问题。

  如果说在香港,阻挡土地制度改革的话语体系是“环保”,那么内地的话语体系就是“大城市病”,认为房价低就会人口涌入,加剧大城市病。

  我一再说,人口是跟着产业走的,不是跟着房价走,总有人幻想房价高就能把别人赶走,就能避免大城市病,然后自己就可以在大城市享受工作机会,同时交通不堵,入学轻松,这种幻想存在于很多人的脑海里面。

  如果房价高就能把人赶走,那么北京上海深圳全国房价最高,而且还越来越高,是不是人全部都跑了?恰恰相反,三个房价最高的城市反而人口最多,走多少人,还会来多少人,背后的原因是产业发展决定人口数量。好的工作机会就跟白富美一样,会有人放弃,但是别人一看竞争减弱就会立马有人加入,白富美身边追求者永远不会少。

  中国的大城市,并不限制产业发展用地,这就是为什么写字楼和工厂用地都很便宜,而对住宅用地却严格限制导致住宅很贵。换句话说,对产业发展不设上限,却严格限制住宅供给,背后就是发展思路和利益的问题。

  正常来说,住宅是产业的配套,你用产业发展吸引来了10万人,那就应该配置10万人的住宅用地,但是由于长官意志规定了这个城市只能有多少人,那没办法我就配置8万人的住宅和教育资源,于是就会展开10万人争抢8万个资源的牢笼竞价游戏,房价飙升生育率下降。

  再强调一句,如果要控制人口,那就从源头上控制,把产业资源外移,在全国均衡布局,人口永远是跟着产业走,跟着工作机会走,跟着个人发展走。

  产业发展带来人口,却又严格限制对人口居住需求的供给,这就是典型的香港模式,不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有人私信给我说,大城市住宅土地供应充足,房价跌,人口会暴增,会达到五千万甚至一亿人。其实看中国四大一线城市,会发现有个例子,就是广州,2016年的时候,广州全市均价才2.1万人民币,即使经历2年大涨,现在均价也在3万出头,背后的原因就是广州的住宅土地供应多,广州多少人?1400万。

  深圳房价比广州高百分之七十,医疗资源广州更是完爆深圳,教育也比深圳强,深圳最近几年才逐渐追上来,为啥深圳的人不跑到广州去呢?背后就是没有那么多工作机会,如果广州新增100万个月薪2万的工作机会,你看会不会全国几百万人跑过去。

  同样的,北京上海增大住宅土地供应一倍,会让当地的互联公司,央企,政府公务员,媒体,工业企业多招聘一倍的人吗,当然不会,两者完全没有关系,只会让居住空间更充足,房价更低。

  去掉老人和小孩,北京和上海各自就只有一千多万个工作机会,

  你说会1亿人放弃自己的工作跑过去在街上流浪,这不可能,除非你在北京上海新增加1亿个工作机会的产业资源。

  住宅供给不能太多,太多就是浪费,也不利于从中产身上获取财富用于贫困阶层的发展,但是也不能太低,太低就是香港现在的样子。

  最后强调一点,目前不只是一线城市,现在全中国都有走向香港模式的危险,因为随着产业布局的全国铺开,二线城市中高端产业也在蓬勃发展,然而供地模式都在学一线。

  1:产业用地便宜,因为公司每年都上税啊,所以获取利益。

  2:住宅用地贵,因为只有一次出让收益,所以贵一点出让金也多,而且我要那么多人干什么,人越多管理越麻烦,我干嘛给自己没事找事,用高房价赶人。所以也可以获取利益。

  问题是这两点是矛盾的,产业发展必然带来人口,通过土地推高房价不能把人赶走,这是逆规律的,只会带来住宅的紧缺和房价上涨,

  现在大城市年轻人买房花的钱越来越多,购买的房子却越来越小,这就是典型的香港化。

  正确做法是,以产业为引导,以人口为中心,住宅,教育等作为资源与人口配套。有10万个工作机会,就配置10万人居住的住宅资源,配置5万人的住宅太少,配置15万人的住宅太多。

  合理的房价能够引导每个人都奋斗,同时又能看见前方美好的前程。

本文来源:http://www.jpmy1688.com/ll/127798.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