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极品财经网!

[菲亚特退出中国]再见菲亚特:与中国市场第一次亲密接触就失败而告终

利率表 时间:2021-06-09

【www.jpmy1688.com--利率表】


  “菲亚特可能又要退出中国市场了?”

  “恩,是的,从目前其集团公司FCA表现出的态度来看就是这样的。”曾经的菲亚特车主大岩(化名)从界面汽车得知这最新动向之后,他说,“哎,真的可惜,当时买车就看中菲亚特这个牌子,我是一个意大利车迷,咱买不起跑车买个同门的也能圆个梦。而且要不是因为南京菲亚特说关就关了,我的车找不到后续维修的配件,我才不会那么便宜给卖了。”

  大岩是界面记者的一位好友,他的买车用车经历也几乎是菲亚特中国用户写照。

  14年前他以近10万元的价格购买了2004款派力奥1.5L HL AT车型,要知道10万元在2004年的上海中环是完全可以应付刚需房的首付款。

  而他选择购买这款车型也是出于全家通行代步的工具,当然还有他对于梦想车型的一份坚持。

  然而,2007年12月,随着菲亚特以象征性的“一块钱”撤出南京菲亚特之后,经销商的树倒猢狲散致使南京菲亚特车型的后续维护保养成为一大难题。

  在经历了街边维修店、某宝订购、报废车拆件维修后,坚持“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大岩却在找不到可更换的缸线上做出了妥协,最终他以刚过五位数的价格将自己这台陪伴长达八年之久的派力奥出手,转而投向省心的日系车阵营,从此他与菲亚特汽车再无交集。

  尴尬的用车经历让大岩明白了,即使在中国汽车消费市场蓬勃发展的时期,理想的执着与现实之间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不过与大岩所经历的国产菲亚特汽车不同,这家来自亚平宁半岛的车企无论从造车历史还是生产经验上而言,都足以在世界汽车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时间流转到1899年,当时在意大利维拉尔帕罗莎市担任市长的乔瓦尼·阿涅利看到工业革命后,汽车制造业这个新行业正在蓬勃发展,于是乎他联合另外29位意大利企业家与贵族共同投资创办了意大利都灵汽车制造厂(Fabbrica Italianadi Automobili Torino),而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菲亚特汽车制造公司。

  或许是受工程与管理专业教育的熏陶,仅仅在公司成立三年之后乔瓦尼·阿涅利顺利成为常务董事,在他的推动下公司次年便于证交所上市,直至一战开始前菲亚特旗下车型多达八款,年销售额800万里拉,其中出口销售额达600万。

  1902年开始,菲亚特还开始生产用于卡车、巴士、有轨电车以及船舶等领域的发动机。

  一战后政治局势动荡、社会矛盾冲突并没有阻止菲亚特建立当时欧洲最大的汽车生产工厂——林格托(Lingotto),随着工厂的落成也拉开了阿涅利家族横跨两个世纪的辉煌。

  出于对自身品牌长达百年历史的自信,也可能看到了中国市场未来巨大的发展潜力。

  菲亚特在庆祝自己100岁生日的同时,还雄心勃勃地公布了一项计划——1999年,菲亚特第一次进入中国市场。

  凭借旗下商用车品牌IVECO此前与南京汽车集团等比注资成立的南京依维柯商用车项目为基础,菲亚特与跃进汽车公司合资建立了南京菲亚特汽车有限公司,至此开启了菲亚特乘用车的中国梦。

  为了更快的融入中国市场,南京菲亚特制定了“一次规划,滚动发展” 的战略。第一期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6万辆轿车、多用途小型客货车,同时拥有两个生产平台:菲亚特“178”平台生产派力奥及派力奥衍生车型,跃进平台生产英格尔和优尼柯等跃进品牌的系列车型,以满足国内用户在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3年后,2002年春季菲亚特向中国市场推出全球车型派力奥,当时六万元的起售价个以及出自于汽车设计教父乔治·亚罗之手的意式时尚设计,点燃了小型车市场,甚至让同为小型车的“神车”大众Polo为之一颤。

  随后菲亚特乘胜追击相继推出了“西耶耶”“周末风”等两款独具意大利风情的车型,希望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

  然而好景不长,经历了短暂的销量谷峰后,菲亚特在中国的销售完成了一个漂亮的托马斯回旋,从抛物线的顶点开始直线下滑。

  2004年,菲亚特在中国仅完成了三万台的生产目标,而2006年在处于最好产品周期的“西耶耶”“周末风”也相继停产——单薄的产品线以及在其他外资品牌的夹击中,南京菲亚特在2005年宣告破产,“蓝底FIAT”标志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渐淡出了中国消费者的视野。

  菲亚特与中国市场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以失败而告终。

  就在菲亚特第一次撤出中国市场的同一年,1万公里之外的菲亚特总部正发生一件足以改变这个意大利品牌下一个100年的历史事件。

  当时,被称为商界精英的马尔乔内当年接手了菲亚特公司,,两年便扭亏为赢,并将其从濒临破产的边缘救了回来——五年后的2009年,马尔乔内宣布意大利菲亚特公司与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合并,一举成为世界第8大汽车制造商。

  在这场外界都不看好的合并中,马尔乔内奇迹般地同样用两年时间使其不仅再度扭亏为盈,甚至还还清了所有的政府贷款

  商业领袖总是拥有超越常人的眼光——就在菲亚特与克莱斯勒合并的那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为了应对外部风险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中国政府尝试了一系列政策来刺激汽车消费。

  这一年中国生产销售汽车超过1300万台,并由此跻身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于是这家誓以激情造车的意大利车企渴望再度进入中国市场,而这一次他选择了更具有实力的广汽集团(13.5300.211.58%)。

  2010年3月,广汽菲亚特合营合同和章程正式获得商务部批准并正式成立公司,次月拥有着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FCA)全球样板工厂标准的长沙工厂正式开工,该工厂的产能规划达到20万台。

  之后广汽菲亚特先是将2011款Bravo博悦、菲亚特传奇车型500以进口车身份引入国内上市,后将与道奇酷威兄弟车型的菲跃车型引入国内销售。

  2012年,真正意义上的首款国产车型菲翔正式与中国消费者见面,上市第一个自然年(4个月)销量就超过了1万辆,并且在2014年达到了6.8万辆的顶峰,实现了菲亚特品牌在华销量最高的记录。

本文来源:http://www.jpmy1688.com/ll/108461.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