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极品财经网!

银行同业业务书|银行同业业务现收缩

工商银行 时间:2020-08-14

【www.jpmy1688.com--工商银行】

  本报记者 高改芳

  2018年才开始一个月,银行多个业务条线“告急”:同业业务大规模收缩,营业网点大规模裁撤现金柜台,房地产开发贷款政策也有可能面临调整……不仅如此,从银行、信托到券商、基金公司,“金融去杠杆”让每个环节的参与者都面临压力。

  “2018年银行同业业务肯定萎缩。目前本地银行,或者说法人银行,基本上没有裁员。外地银行在上海设的部门做同业业务的,裁员比较多。”某城商行支行长1月31日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多层嵌套带来处置难题

  赵先生是华东地区某城商行的一名支行长。从2017年年底至今,最让老赵头疼的是催收逾期。从2013年就开始的盘根错节、层层嵌套的贷款项目开始一个个进入处置期。“就是你推我、我推你,再找当地政府协商。”赵行长一筹莫展。

  风险的种子在四、五年前就已经埋下。大约从2013年开始,各个银行的金融市场部门出现了大幅扩张,银行第一次发现金融市场部比信贷部门赚钱更容易。举例来说,银行甲为了向达不到授信标准的房地产企业发放开发贷款,通常会用理财资金到证券公司处成立一个定向资管计划;然后再找银行乙作为委托贷款行,在银行乙处开立贷款资金账户,账户的钱来自资管计划并最终贷给需要的开发商。

  “现在的问题就是房地产项目还不出钱了,银行乙说应该找证券公司还钱,证券公司说应该找银行甲,互相扯皮,还不上钱最后还得打官司。”赵行长叹息道。进入2018年,赵行长就没怎么睡过踏实觉,揪心于这种层层扯皮的逾期项目。

  “这也是金融去杠杆。今后应该不会再有这样层层嵌套的贷款项目了。不过新增的房地产开发贷款就更难放了。”赵行长透露。

  除了逾期曝露,营业网点大变动也早已在2017年下半年就开始了。在互联网金融崛起,人工智能运用日益普及等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的员工数量和结构已经发生明显变化。

  几乎所有的银行都在缩减营业网点里的现金柜台,即行业内所谓的“高柜”。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自助操作机具,即“智慧柜台”。释放出的柜面人员转为服务经理或者帮助客户操作自助机具。由此引发不少银行柜面员工的不满和离职。

  “智慧柜台”是指客户可在银行提供的智能设备中办理多项非现金业务,包括开户、签约电子银行、转账、结售汇、个人贷款、信用卡申请、理财产品签约、贵金属买卖等12个大项107个小项业务,覆盖银行柜面80%的非现金类业务,大大减少人力成本,柜员的职责被削弱甚至被取代。

  “智能机器取代人工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赵行长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作为支行长,适应变化,安抚员工情绪也成了他的日常功课之一。

  同业缩减料成趋势

  有当年金融市场部的扩张,就有从2018年初的黯然缩减。

  某股份制银行去年三季报显示,2017年三季度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比2016年同期下降65.31%;三季度存放同业款项也大幅降低50%。

  除此之外,有些外地银行派驻在上海开展同业业务的人员也开始被裁撤。赵行长透露,监管机构在对城商行异地经营机构进行摸底,这些机构的金融市场部裁员比较厉害。

  有消息称,2018年1月以来,市场资金面持续宽松,隔夜资金较为充沛。为防止非银机构加杠杆现象抬头,监管层通过窗口指导形式释放了严控杠杆的信号。而央行在此前披露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明确:“滚隔夜”弥补中长期流动性缺口的过度错配行为和以短博长过度加杠杆的激进交易策略并不可取。

  兴业研究公司日前指出,上述窗口指导也不意味着流动性出现了完全的“双轨制”,当非银融资难度和资金成本不断上行的同时,银行也难以完全躲开负债成本的上行,中间的传导机制之一就是同业存单,因为有大量的非银机构在投资同业存单。非银需求的萎缩,会造成同业存单利率上行。而同业存单利率的高位运行最终将进一步为银行负债端成本施压,由此驱动贷款利率显著上行。

  此外,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券商资管规模2017年四个季度分别为18.77万亿元、18.1万亿元、17.37万亿元、16.54万亿元。这也反映出整个金融圈都处在猛烈的“去通道、降杠杆”之中,这个趋势或将贯穿2018年始终。

本文来源:http://www.jpmy1688.com/yh/65123.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