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极品财经网!

[中止审查是什么意思]中止审查近7个月 徽商银行重启A股上市仍未见曙光

银行动态 时间:2019-02-22

【www.jpmy1688.com--银行动态】

  证券时报记者 安毅


  徽商银行日前公布今年前9个月的经营业绩。这家H股上市银行1~9月实现净利润55.34亿元,同比增长9.22%,净利润增速较上半年有所下降;总资产则较年初增加704亿元至8251.75亿元。


  而在业绩公告之前,该行公布了公众持股量变化最新状况的公告。徽商银行曾公开解释,H股公众持股量(目前为19.68%)持续低于最低水平是由该行主要股东持续增持H股所致。


  从公告来看,所谓的“主要股东”矛头直指该行单一第一大股东——上海中静(实业)集团(下称“中静集团”)及关联企业。中静集团董事长高央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中静或将进一步增持徽商银行股份。这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徽商银行H股的公众持股量可能会进一步降低。


  此外,该行A股上市亦面临阻碍,仍处于“中止审查”状态。由于“须就相关法律法规及证监会要求所涉及的部分事项与部分董事和股东进一步协商”,重启A股上市似乎依旧未见曙光。


  H股公众持股量难题


  根据徽商银行9月底公告,该行目前的H股公众持股量为19.68%,持续低于港交所规定最低25%的水平。


  事实上,该行H股公众持股量触警始于2015年。当年9月,中静正式晋升该行第一大股东的同时,该行H股公众持股比例也降至24.78%,低于联交所证券上市规则所规定的最低25%的水平。


  不过,直至2016年5月,徽商银行才公告称“首次知悉公众持股量不足”,并解释称“H股公众持股量持续低于最低水平是由于本行主要股东持续增持本行H股所致”。


  公开资料显示,中静集团旗下的中静新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静四海实业有限公司、中静新华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Wealth Honest和Golden Harbour均持有徽商银行股权。


  至今,中静集团透过旗下公司合计持有徽商银行9.2亿股H股,占总股本的8.33%;另外还通过交易取得0.67亿股H股的投票权;加上6.49亿股内资股持股,中静集团实际控制股权达16.37亿股,占徽商银行总股本的14.81%,较该行第二大股东——安徽省能源集团的持股比例高5.16个百分点。


  “这也是我们全部的持股,除此以外我们没有通过其余企业或金融机构代持股权,这是违法的,我们不会干。”高央说。


  高央还表示,中静增持徽商银行得到了上海宋庆龄基金会的大力支持。提及该基金会,是由于他在2011年将中静集团100%的股权捐赠给这一基金会,已经过户97.5%阅读yinhang123.net,剩余股权仍由原来的三家股东单位——上海高央家人资产、上海高央友人资产、上海高央同事资产继续持有。“实际上是100%捐赠,目前已过户97.5%本文来自:银行信息港,剩余2.5%只要双方已经约定的法律条件满足,就会完全过户。”高央说。


  “我们增持是看好徽行的发展,对安徽省经济有信心,其他股东也可以增持,这是正常的市场行为。增持也是希望通过鲶鱼效应,改善徽行经营管理,提升股东投资回报率,支持安徽经济发展。”高央还告诉记者,中静或将进一步增持徽商银行股份。


  重启A股上市受阻


  公众持股量持续降低,面临被停牌的风险,徽商银行在公告中给出的解决方案是:继续推进A股IPO项目;尽快与主要股东联系并建议其减持其所持的该行股份;在充分考虑市场情况和周详计划的基础上,择机进行H股配售。


  然而,高央表示,H股公众持股比例触警以来银行信息港,徽商银行还尚未与其商谈过任何关于公众持股量的事情。


  更为尴尬的是,原本在2015年6月就开始在A股排队的徽商银行,目前处于“中止审查”状态,持续时间已近7个月。该行的解释是“须就相关法律法规及证监会要求所涉及的部分事项与部分董事和股东进一步协商”。


  高央认为,徽商银行公司治理上的问题未整改也未披露,目前徽商银行的A股上市申报材料并不符合证监会要求的真实、准确、完整的要求,因此拒绝在A股上市申报文件的董监高承诺书上签字。


  “除了我以外,也有其他董事没有签字,可见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认为有问题。”不过高央也强调,中静是徽商银行的单一第一大股东,徽商银行上市完全与股东的利益一致,因此完全支持其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进行A股上市和H股增发,补充资本金。


  由于不能在发展过程中及时补充核心资本,徽商银行资本充足水平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下滑。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该行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较年初下降0.58个百分点、0.29个百分点至12.41%和8.5%。


  前三季度,徽商银行新增资产规模逾704亿元,新增风险资产近480亿元,分别完成年度预期目标的70.4%和68.57%。这也是高央提出的一个质疑之处。他认为,资产规模特别是风险资产的大幅扩张,与银监会趋严的风险防控要求不相符,该行应当将重心转移到如何提升现有资产的盈利能力上来。


本文来源:http://www.jpmy1688.com/yh/27478.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