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极品财经网!

[资管新政对银行业影响]银行业改革开启:资管新规助推银行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 时间:2021-04-04

【www.jpmy1688.com--利率市场化】

    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传统盈利模式是依靠存贷利差,但在近年存款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银行间的竞争持续加剧。此外,存款理财化趋势增强和互联网金融发展,也分流了商业银行的低成本资金,我国银行业的平均付息负债成本逐年提升,净利差持续下降,盈利能力增长开始承压。由此来看,未来央行的市场化改革会进一步推动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       数据显示2018年1季度,我国上市银行的净利润平均同比增长6%,当中以招商银行(+14%)和中信银行(+7%)表现最佳。四大银行和股份制银行1季度的盈利能力同比稳定或略有回升,但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有所减弱。       4月27日,资管新规正式落地,其对银行业的影响深远早在4月12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机构成员召开会议,讨论关于放开商业银行存款利率自律上限事宜,另据路透社报道,央行拟允许商业银行适当提高存款利率的浮动上限,按银行的规模分批进行。       数据显示,经历了2015年和2016年的显著下滑后,工农中建国有四大行2017年净息差集体回稳,但幅度都不大,均在10个基点以内。2017年末,四家银行净息差分别为2.22%、2.28%、1.84%和2.21%。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传统盈利模式是依靠存贷利差,但在近年存款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银行间的竞争持续加剧。此外,存款理财化趋势增强和互联网金融发展,也分流了商业银行的低成本资金,我国银行业的平均付息负债成本逐年提升,净利差持续下降,盈利能力增长开始承压。由此来看,未来央行的市场化改革会进一步推动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       银行业竞争加速       利率市场化几乎确定性的挤压了银行存贷差的利润空间。贷款利率和原来变化不大,而吸纳资金的成本却提升了。       作为最重要的资金价格,利率已经成为成熟市场经济体金融调控的主要手段,当金融产品、期限结构、调控目标、表内表外交易等愈加复杂之际,基础货币数量的测算难度会逐渐加大且不准确性上升,此时用货币数量来进行调控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也将下降,[1]多数经济体的货币政策都经历了从数量型调控向价格型调控的转变,如美联储于1993年开始运用泰勒规则的方式来决定联邦基金目标利率,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围绕联邦基金目标利率波动;欧央行以主要再融资操作利率为操作目标,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并建立边际存贷款便利机制,将其利率作为市场隔夜拆借利率的上下限,从而构建欧央行的利率走廊。       可见,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都是以「价」的稳定为主要调控目标,伴随着我国金融脱媒的加深、同业业务的迅猛扩张、资本约束的增强等诸多因素影响,基础货币数量调控效力逐步下降、价格调控效力日趋增强。       目前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控主要是调节短期利率,再通过利率期限结构来影响中长期利率,而非直接干预中长期利率,且多数中央银行都会明确或隐含的盯住最短期限利率,即隔夜利率。根据ILLes&Lombardi于2013年的研究显示,利率的传导过程可被具体分为三段:第一段是隔夜政策利率到银行间市场隔夜利率;第二段是银行间市场隔夜利率到中长期国债利率;第三段是中长期国债利率到中长期贷款利率。即最短期限政策利率最后经过层层传导,会影响中长期贷款利率水平,存贷款利率的变化又会直接影响货币市场利率水平。       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的提高、金融产品的丰富和复杂化、金融创新的多元化,金融宏观调控中价格调控的重要性将愈加凸显,利率引导和调控的能力愈加重要,对利率调控的传导效率要求更高,由此,我国的利率双轨并一轨的改革方向也更加明确,力争能够实现统一由市场来完成利率定价并形成一条完整的收益率曲线的目标。       在利率市场化大背景下,银行之间吸存出现更大程度的竞争是必然,而这也正推动银行业务转型和升级。       利率市场化的涵盖内容包括,[2]扩大利率浮动空间,增强商业银行利率定价能力和自律能力,从增量角度发展替代性产品,完善市场基准利率体系,构建完整的的金融市场收益率曲线,完善市场化的利率传导机制,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配套机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发展利率衍生产品等风险管理工具,以防范和化解利率市场化改革可能对经济金融体系产生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其作为资源配置的利器,对整个经济体领域的各项改革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如金融体系的有效运转、实体企业融资体系建设、投资领域的有效良性引导等等。       利率走廊作用的凸显       作为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工具,利率走廊配合公开市场操作实现利率精准灵活调控。利率走廊是中央银行通过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存贷款而形成的一个利率操作区间,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走廊上下限以及配合公开市场操作调控利率水平和波动率。       典型的利率走廊上限为贷款便利工具利率,下限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全球主要经济体来看,美联储将逆回购利率(OvernightReverseRepurchaseofferingrate,ONRRP)设为利率上限、超额准备金利率(InterestonRequiredReserveExcessBalances,IOER)设为利率下限,通过设定联邦基金目标利率这个政策性利率的区间并通过利率走廊来调控短端利率。欧洲央行早已建立了以边际借贷便利利率(MarginalLendingFacilityrate)为上限、欧元存款便利利率(EUORDEPOIndex)为下限、主要再融资利率(公开市场回购利率)为政策利率的利率走廊框架。中国的利率走廊机制则更为复杂,起初是通过创设常备借贷便利SLF并逐步扩大SLF操作范围,使其逐步发挥货币市场利率上限作用,随后又以银银间质押式逆回购利率DR007为基准利率的预期,同时大幅降低SLF利率,收窄利率走廊,2015年下半年起,伴随着银银间质押式逆回购利率DR007和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7天利率均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之上,7天逆回购利率成为利率走廊的底部,利率走廊作用逐渐凸显。       利率市场化背景的影响       根据国际历史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后经济体的存款利率一般会短期内攀升至高于货币市场利率,随后将有所回落,而贷款利率的上升又将与宏观基本面、经济增长态势等因素密切相关,若实际贷款利率已基本接近或等于实际GDP增长率,实体经济的投资回报难以覆盖贷款成本,或经济增速已有所放缓,则贷款利率的推升空间将相对较小。       由此来看,当存款利率上限放开、利率市场化持续推进,银行端的负债成本会有所上升,净息差会在一段时间内有所收窄,但银行的成本转嫁能力较强且会主动调整资产负债机构,实体经济将是其转嫁部分成本的主要对象,其在一段时间内也将面临融资成本的上升,但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经营状况和经营特征差异较大,贷款利率上升对其影响也会有所不同且根据不同行业和企业的动态响应承受力的不同,实体经济受影响的结果也会大相径庭。       近些年来,正是由于存款利率与银行保本理财、货币市场基金等固定收益产品之间利差存有较大缺口,一方面催生了银行表内资金规模以及货币市场基金等产品规模的大幅增长,另一方面也倒逼利率市场化必须加快步伐。       伴随着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明确,保本理财将不再允许继续扩张且理财产品要按照净值化方向转型,其意味着银行表外资金将逐渐回归表内,且结构性存款起到了显著的对原有保本理财的替代作用,而此时此刻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将会帮助银行收拢回归的表外资金,缓解资管新规对银行负债端的冲击。       目前,存款利率与货币市场利率之间的缺口仍较大,按照双轨并一轨的改革思路,存款利率与货币市场利率要进行双向波动靠拢,而非仅仅是存款利率的单方向上行,即存款利率上行、货币市场利率下行,由此预判,商业银行整体的负债成本出现大幅上行的概率并不大,而更有可能会保持整体平稳运行或小幅上行。       未来,商业银行的利率定价仍然要受到MPA考核、市场利率自律定价机制、宏观审慎调控等多重因素的约束,伴随着央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银行体系更加需要加强自身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数据治理能力、资金管理能力等各项内部监控和管理能力的建设,从而保证整体资产与负债的良性运行。

本文来源:http://www.jpmy1688.com/ll/95296.html

推荐内容